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商界

我市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

发布人: 潍坊企业家俱乐部    发布时间:  2015-01-15     浏览:10459

刚刚过去的2014年,是我市经济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,是积极顺应新常态、攻坚克难、奋力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。这一年——

2014年,全市品牌农业快速发展,工业转型成效明显,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。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00.07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同期增长9.0%,高于全国1.6个百分点。产业结构继续优化,一、二、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由上年同期的10.37∶52.17∶37.46调整为前三季度的10.20:50.99:38.81。2014年全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430.2亿元,增长12.1%,圆满完成预算目标。其中,税收收入完成355.6亿元,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%,居全省第4位,保持了较高的收入质量。这综合体现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、推进转型发展的成果。

去年以来,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产业发展新趋势,全市上下按照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的“加快推进产业转型,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”的总要求,坚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转型的总抓手,科学谋划产业布局,着力优化产业结构,促进各类要素向重点产业、重点园区、重点项目、重点企业高效聚集,使“1669”各个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,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、平稳、健康发展。

科学决策——

启动区域经济壮骨运动

产业体系是城市经济的骨架支撑。一个地方经济能否腾飞与其产业层次密切相关。

经过多年发展,我市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、部分领域优势相对明显的产业基础——在农业产业化、国际化和标准化发展及建设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产业体系,创造出了很多经验;工业方面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,培育出了潍柴、福田、歌尔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主营业务收入都突破了万亿元大关,成为省内第三个过万亿的城市;通过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,服务业占比、速度、结构都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
但我市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结构不合理的难题——产业结构偏“重”,工业产值的大部分来自传统工业。服务业方面,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,企业规模普遍偏小。虽为农业大市但全市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农业龙头企业为数不多。

与此同时,党的十八大提出了“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”的重大战略部署后,全国各地远如深圳、西安、杭州,近如临沂等不少城市开始大力度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作。

优质资源有限,竞争激烈。

立足潍坊产业发展实际,面对日益激烈的发展压力和腾笼换鸟的压力,去年初,我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,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。

这一战略决策,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一场区域经济“壮骨运动”正式启动。

精准发力——

“1669”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出炉

如何打造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?

梳理分析潍坊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,我市提出,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是做优一产、做强二产、做大三产,全面构建规模效应明显、产业结构优化、产业布局合理、创新能力强、经济效益好、具有潍坊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
在深入调研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,市政府专门出台了《关于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》,明确了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、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。

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我市将以品牌农业、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、6个传统优势产业、9个现代服务业为重点,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、制造业由大变强、现代农业不断提升,促进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。到2020年,实现产业结构由“二三一”向“三二一”转变,产业结构明显优化,发展方式明显转变,质量效益明显提升,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。

——品牌农业方面,充分挖掘我市农业优势和特色产业,突破关键环节,形成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的优势产业集群。

——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,立足我市基础优势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,集中培强做大电子信息、节能环保、生物医药、智能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海洋动力装备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,全面提升潍坊的产业层次和竞争力。

——传统优势产业方面,着力将机械装备、汽车制造、石化盐化、纺织服装、食品加工、造纸包装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打造成层次高、效益好、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。

——现代服务业。突出抓好总部经济、创意设计、现代物流、金融服务、健康养老、旅游、信息消费、服务外包、社区服务等九大现代服务业,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、规模化、园区化、品牌化、国际化方向发展。

这一主体框架及发展目标,为全市深入推进产业转型提供了明确的主攻方向。

强化支撑——

明确思路突出政策导向

构建“1669”现代产业体系,我市的思路明确,举措有力。

——规划引领。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、围绕发展需求、科学预测分析的基础上,对“1669”22个重点产业分别制定了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,并建立了产业标准体系。

——龙头带动。制定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中长期培育计划和目录,培强做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。对规模不大但市场前景广阔、发展势头强劲、产业带动效应明显的企业,制定专门的培育和扶持计划。同时,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。

——园区建设。按照“一主多副”的原则,“1669”每个产业都确定了一个核心园区、若干个特色园区,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度和承载力。同时创新园区建设模式,鼓励龙头企业牵头领办、建设产业园区。

——项目支撑。每年抓好1500个左右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,重点抓好百个市级重点项目中的现代产业项目。

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,我市建立了科学的运作机制和有力的保障体制。

健全组织体系,成立了全市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领导小组,组建了办公室(市产业办),在市直牵头部门和各县市区、市属各开发区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。

针对融资渠道不畅、项目用地紧张等瓶颈制约,我市专题研究、创新突破。

对国家和省、市已出台的各类产业政策梳理汇总,编印了《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政策汇编》,制定出台了全市健康养老、化工、电子商务等一批专项产业政策。

设立现代产业发展基金,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。出台了《潍坊市现代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》,已建立了包含1300多家企业的项目库,对23个项目累计完成投入10.97亿元。

制订了现代产业重点项目竞争性用地管理办法,对每年经过筛选后纳入市级重点调度的龙头企业、特色园区和重点项目,在土地使用上给予优先保障。

建立完善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计考核评价体系,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各部门抓调整、促转型的干劲。

强力推进——

现代产业支撑作用凸显

目标明确,思路清晰,保障有力,“1669”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重大突破。

去年,在全面推进22个产业发展的基础上,我市确定了年度重点培育的10个现代产业及子产业。筛选确定了百个重点产业园区和市区重点突破的10个特色园区,分别制定出了培育意见及年度工作计划。确定了重点培育的183家市级龙头企业,组织实施了“双百”企业工程(100家转型升级重点企业、100家大型骨干企业)和现代产业“6363”重点项目工程(品牌农业60个、战略性新兴产业300个、传统优势产业600个、现代服务业300个),确定了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和30个市政府直接调度的战略性项目进行推进。一大批现代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。

强化创新主体、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,中科院、东北大学、东软集团等一批科研院所落地潍坊,建成国家级孵化器5家,新建省级院士工作站15家,居全省第一位。认定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。

产业招商呈现出数量多、质量好、结构优的特点,有力促进了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去年,全市民企招商不仅实现了资金数量新突破,更实现了招大引强及招商结构优化,现代服务业、高端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项目占签约项目总数的93.5%。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,引进直接投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6家,总投资5.7亿美元。

通过加快培育“1669”现代产业体系,全市产业结构更趋优化,质量效益明显提升,重点项目、园区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,现代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发明显。

品牌农业快速发展——去年新认证绿色食品49个,“三品”基地发展到540万亩。新建改建100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10个,国家级蔬菜、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20处,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处、省级3处。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家、省级75家。新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50处。

工业转型成效明显——去年1至11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99.9亿元,实现利税881.4亿元,分别增长8.6%和10.7%。生物医药、海洋动力装备、机械装备、食品加工、石化盐化等产业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

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——去年1至9月份实现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9.9%。电子商务、健康产业、信息消费、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,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%。

统计显示,到去年11月份,我市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优化调整为3:51:46,这将进一步推动三次产业的优化升级,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。

(以上源自经信网)

免责声明:
除注明“来源:潍坊企业家俱乐部”以外的资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;
联系方式:0536-8237601